<thead id="dpdbr"><option id="dpdbr"></option></thead>

    <tr id="dpdbr"><sup id="dpdbr"></sup></tr>
  1. <code id="dpdbr"><nobr id="dpdbr"></nobr></code>
    <code id="dpdbr"><small id="dpdbr"><track id="dpdbr"></track></small></code>
  2. <center id="dpdbr"><em id="dpdbr"></em></center>

  3. <strike id="dpdbr"><video id="dpdbr"></video></strike>

    新聞中心

    全球規模最大煤基乙醇項目在陜建成


    6月30日,總投資69.8億元的延長石油榆神50萬噸/年煤基乙醇項目在陜西榆林榆神工業區建成中交,標志著項目進入試車階段。這是延長石油繼2017年全球首套10萬噸/年煤基乙醇科技示范項目成功實施之后的工業放大項目,也是全球目前規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項目。

    延長石油榆神50萬噸/年煤基乙醇項目以煤為原料,通過煤氣化合成甲醇,再經過脫水、羰基化、加氫制取無水乙醇及其他化工產品。項目采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延長石油聯合研發的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技術,是世界煤化工產業在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天然氣和煤制乙二醇四大路線之外,開辟的一條全新的環境友好型技術工藝路線。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技術采用非貴金屬分子篩催化劑,其工業規?;痛蠓秶茝V成為可能,有效彌補了我國石油資源不足,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目前,全世界乙醇生產主要依靠糧食等生物質原料制備,但我國人多地少的現實情況決定了以糧食為原料制備乙醇不適合大范圍推廣,而我國富煤貧油的能源結構,為煤基乙醇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利用低階煤代替玉米谷物轉化為乙醇,既為煤炭清潔利用開辟了新途徑,也緩解了燃料乙醇對糧食的依賴。 

    煤基乙醇技術路線

    我國目前已建成中試裝置或已工業化的煤基乙醇技術路線有五條:

    (1)合成氣微生物發酵法;

    (2)合成氣一步法制乙醇;

    (3)醋酸直接加氫法;

    (4)醋酸酯化加氫法;

    (5)合成氣、甲醇經二甲醚羰基化加氫制乙醇法(DMTE法)。 

     

    乙醇是一種可以代替部分汽油和完全代替汽油使用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但是乙醇作為燃料,不能含有大量的水份,所以必須使用無水乙醇。當利用傳統蒸餾法制取乙醇時,由于共沸現象的存在乙醇最高濃度只能達到95. 57% ( V/V) 。若要進一步提純需要特殊的工業技術,目前國際上使用的技術有特殊精餾法、膜分離法、生物質吸附法和分子篩吸附法等,其中國內外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分子篩吸附法和生物質吸附法。

    分子篩吸附脫水與傳統精餾相比,精餾過程中,乙醇與水形成共沸物,很難得到高純度的乙醇產品,需加入共沸劑,精餾能耗較高;與膜分離相比,膜分離脫水深度低,膜分離投資高,壽命短,而吸附脫水深度高,可做到100ppm以內;與生物質吸附相比,生物質吸附劑相對分子篩吸附劑來說,生物質的壽命短,每次更換生物質的時候會加大成本; 采用玉米、甘蔗等,會出現和牲畜爭奪糧食的情況; 當吸附塔中的溫度超過200℃時,生物質會部分熱解; 生物質再生的時候消耗的電量多,投資大,生物質的強度低、易碎。而分子篩的使用壽命長,在嚴格的再生條件下,經2000次再生后,分子篩吸附容量僅下降30%左右,可以降低設備的費用; 分子篩高溫吸附能力強,在250℃時分子篩尚有3. 5%的吸水量,可使乙醇含量達到99. 5%以上。所以相對長久來說,采用分子篩吸附法制取無水乙醇,更加的經濟、合理。

    天采從事乙醇吸附脫水技術開發超過15年,建成乙醇脫水項目40余項,獲得了國際國內專利10余項,乙醇吸附脫水技術曾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乙醇脫水技術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煤基乙醇領域,曾為塞拉尼斯(醋酸加氫)、唐山中溶科技(醋酸乙酯加氫)提供吸附脫水配套,以及近期獲得碳鑫科技(DMTE)60萬噸/年全球最大規模煤基乙醇吸附脫水項目中標通知。

    天采作為專業從事氣體制備、分離與提純技術研發及工程轉化的高新技術企業,精通變壓吸附、變溫吸附等多種分離技術,致力于將技術多行業、多領域的高效運用。經過近二十年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工業氣體等領域的耕耘,為今后在新領域和新技術的探索和研發奠定了基礎,積累了充足的實戰經驗和人才儲備,未來天采將一如既往,秉承初心,以技術創造價值,為國家在能源化工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陜西日報、網絡信息整理;  參考文獻:乙醇脫水 3A 分子篩吸附劑吸附性能的研究 —— 徐春玲,方世東,錢煥江(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99re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