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d id="dpdbr"><option id="dpdbr"></option></thead>

    <tr id="dpdbr"><sup id="dpdbr"></sup></tr>
  1. <code id="dpdbr"><nobr id="dpdbr"></nobr></code>
    <code id="dpdbr"><small id="dpdbr"><track id="dpdbr"></track></small></code>
  2. <center id="dpdbr"><em id="dpdbr"></em></center>

  3. <strike id="dpdbr"><video id="dpdbr"></video></strike>

    新聞中心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重點+專家解讀

    為助力實現碳達峰、碳 中和目標,深入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 效的能源體系,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3月23日,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限為 2021-2035 年。摘取了《規劃》部分重點內容:

    一、戰略定位

    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氫能作為 可再生能源規?;咝Ю玫闹匾d體作用及其大規模、長周期儲 能優勢,促進異質能源跨地域和跨季節優化配置,推動氫能、電能 和熱能系統融合,促進形成多元互補融合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

    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綠色低碳為 方針,加強氫能的綠色供應,營造形式多樣的氫能消費生態,提升 我國能源安全水平。發揮氫能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支撐作用。

    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以科技 自立自強為引領,緊扣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 加強氫能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突破氫能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瓶 頸,加速產業升級壯大,實現產業鏈良性循環和創新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發展制度政策環境,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體系。氫能示范應用取得明顯成效,清潔能源制氫及氫能儲運技術取得較大進展,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稍偕茉粗茪淞窟_到10-20萬噸/年,成為新增氫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再經過5年的發展,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產業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氫廣泛應用,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到2035年,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稍偕茉粗茪湓诮K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升,對能源綠色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三、重點應用方向

    (一)有序推進交通領域示范應用

    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客、貨汽車市場應用空間,逐步建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鋰電池純電動汽車的互補發展模式。積極探索燃料電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領域的應用,推動大型氫能航空器研發。

    (二)積極開展儲能領域示范應用

    開展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應用場景的示范,探索培育“風光發電+ 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逐步形成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氫儲能等多種儲能技術相互融合的電力系統儲能體系。

    (三)合理布局發電領域多元應用

    因地制宜布局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設施,推動在社區、園區、礦區、港口等區域內開展氫能源綜合利用示范;推動氫燃料電池在備用電源領域的市場應用;在可再生能源基地探索以燃料電池為基礎的發電調峰技術研發與示范;結合偏遠地區、海島等用電需求,開展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示范應用。

    (四)逐步探索工業領域替代應用

    拓展清潔低碳氫能在化工行業替代的應用空間;開展以氫作為還原劑的氫冶金技術研發應用;探索氫能在工業生產中作為高品質熱源的應用;擴大工業領域氫能替代化石能源應用規模,積極引導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煤制油氣等行業由高碳工藝向低碳工藝轉變。

    圖表1 “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示范工程規劃

     

    來源:《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

    四、組織實施方面

    (一)加快構建“1+N”政策體系

    堅持以規劃為引領,聚焦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大問題,在氫能規范管理、氫能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創新、氫能產業多元應用試點示范、國家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 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打造氫能產業發展“1+N”政策體系,有效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二)強化財政金融支持

    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作用,支持氫能相關產業發展。加 強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性原 則支持氫能產業發展,運用科技化手段為優質企業提供精準化、差異化金融服務。鼓勵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按照市場化原 則支持氫能創新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符合條件的 氫能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注冊上市融資。


    解讀部分

    歐陽明高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期盼已久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終于發布了,這對我國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將發揮重要指導作用。規劃科學分析了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現狀,明確了氫能在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戰略定位、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提出了氫能創新體系、基礎設施、多元應用、政策保障、組織實施等方面的具體規劃,為我國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結合文件精神,我想簡單談幾點初步體會與建議。

    一、堅持綠色低碳路線,主攻可再生能源制氫,牢記發展氫能的初心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提出“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該目標必須推動可再生能源規?;l展??稍偕茉吹闹饕d體就是電和氫,在動力、儲能方面兩者具有互補性,作為無碳工業原料,氫具有不可替代性。那么,氫能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合理性主要取決于可再生能源轉型中的大規模長周期能量儲存與多元化終端利用需求。如果基于化石能源制氫,存在能量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高等問題,屢遭質疑。雖然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生產-儲運-利用全鏈條上也存在能源轉化效率問題,但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不斷擴大,效率問題可轉化為成本問題。在國務院批復建設的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我們的團隊嘗試開展從可再生能源制氫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工程驗證,當可再生能源電力價格低于0.15元/千瓦時的時候,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經濟性就能得以保障。因此,可再生能源制氫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

    《規劃》提出“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的發展目標,從量上講,可再生能源制氫量是可以滿足燃料電池車輛使用的;從品質上講,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純度很高,能夠滿足燃料電池對氫純度的高要求,可以完全避免加氫站、儲氫瓶和燃料電池受腐蝕或中毒等問題。

    電解水制氫分為堿性電解水制氫(AEC)、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PEMEC)、高溫水蒸氣電解制氫(SOEC)等技術路線,一些專家預測,電解水制氫的需求在未來將比燃料電池更大。目前,我國能源行業積極投資可再生能源制氫,例如四川水電制氫、新疆光伏制氫、內蒙風電制氫等,為規?;a清潔低碳氫能奠定了良好產業基礎。

    二、堅持創新引領、自立自強,實現氫能科技新突破

    氫能技術鏈條長、難點多,現有技術經濟性還不能完全滿足實用需求,亟需從氫能制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氫儲能系統等主要環節創新突破,重點突破“卡脖子”技術。例如,嚴重影響燃料電池壽命和使用成本的質子交換膜;70MPa高壓四型瓶的高強度碳纖維和安全閥;加氫站離子壓縮機、加注槍的核心零部件等。同時,也要面向氫能科技前沿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例如,電解水制氫催化劑和陰離子膜、光電催化制氫、基于超導強磁場高效磁制冷的氫液化循環以及中壓深冷氣態儲氫、新一代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和能夠可逆運行的SOFC/SOCE等新一代氫能科技。在全球氫能產業競爭中,我們要抓住機遇,努力實現氫能科技革命性突破,推進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的全面成熟,促進氫能在交通、工業等重點應用領域大規模市場滲透,搶占國際前沿陣地。

    相比于電化學動力電池,我國氫燃料電池在技術儲備、產業基礎、人才隊伍等方面較為薄弱,與國際先進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建議盡快建立氫能創新平臺,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打造自立自強的科技體系。同時,氫能利用是世界各國共有之義,必須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不斷凝聚各方創新成果,推動形成國際氫能應用良好生態。

    三、堅持安全為本、示范先行,探索科學合理的產業生態

    類似電池安全之于電動汽車和電化學儲能行業,氫安全在氫能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必須努力做到萬無一失。要建立氫能全產業鏈數據監控平臺,建立安全評價和檢測體系,尤其是要注重一線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嚴格按照安全規范進行日常操作。例如,張家口市專門成立張家口氫能研究院,建立氫能全產業鏈安全監控平臺和數據庫,并聯合中國特檢院建設氫能裝備檢測中心,著力維護張家口市氫能燃料電池公共交通系統安全運營;已成功舉辦的2022年冬奧會,為保障北京和張家口賽區的1000余輛燃料電池汽車、20多座加氫站運營安全,專門設立了冬奧示范氫安全國際專家咨詢委員會,匯聚全球氫安全管理經驗,確保冬奧會綠色出行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燃料電池車輛只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長遠發展應逐步拓展到交通、電力、化工、冶金等領域多元應用,充分發揮氫能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行業綠色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四、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遵循新興產業發展規律

    我國純電動汽車應用區域主要集中在東部、中部和南部,而北部、東北部、西北部分布較少,原因是這些地區冬季溫度低,影響動力電池出力。相比之下,燃料電池受溫度影響較小,電池余熱可靈活轉化利用,并且這些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較為豐富,由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清潔低碳氫能供應能力強,燃料電池汽車具有較大的市場應用潛能。

    對照我國純電動汽車從孕育到高質量發展的歷程,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比純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滯后約10年,目前仍處于產品導入期,正在進入應用成本快速下降的成長期。根據國內外主要燃料電池廠商產品測試數據,預計今后十年燃料電池成本將大幅下降、性能穩定提升。

    我們注意到,氫能全產業鏈技術復雜度和中外競爭激烈性不容小覷,全行業必須眾志成城、攻堅克難。這段時期,政府支持引導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產業統籌布局、應用場景拓展創新等方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避免急功近利、盲目投入。


    景春梅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長、研究員)

    在業界熱切期待和國內外高度關注下,《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出臺的靴子終于落地,這是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兑巹潯穼ξ覈鴼淠馨l展做出頂層設計和積極部署,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氫能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支撐作用。同時,《規劃》也提出,我國氫能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在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基礎、管理規范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間。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氫能產業發展要堅持安全為先

    近兩年全球多起氫氣爆炸事故給氫能安全管理敲響警鐘,我國近期也出現氫氣轉注用軟管泄漏導致燃爆事故??v觀國內外近兩年氫安全事件,韓國發生在氫氣制取,美國發生在儲運,挪威發生在加氫站,中國是加氫站常用設備出了故障,基本涵蓋了氫能供應體系。產業發展初期,如果安全事故頻發,將對產業造成嚴重影響?!兑巹潯分赋?,我國要將安全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盡快建立健全氫能安全監管制度和標準規范,強化對制、儲、運、加、用等全產業鏈重大安全風險的預防和管控,提升全過程安全管理水平。油和氣都屬于?;?,但由于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和供應的標準規范及監管制度,也就將風險關進了“制度的籠子”里。

    二、在技術自主可控前提下開展終端應用和國際合作

    目前產業鏈上部分核心關鍵技術、關鍵材料和裝備制造等尚未實現自主可控,氫能儲運容器的基礎材料、加氫設備等還較大程度依賴進口,這種情況下要有序拓展終端應用市場。當前氫能技術攻關力量不夠集中,存在各自為戰的現象,應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通過產業發展聯盟、國家級創新平臺等機制,依托產業鏈龍頭企業打造攻關聯合體,全面提升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原始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國產化進程。同時,要處理好國際合作與自主創新的關系,努力實現高水平的“雙循環”,既要避免閉關鎖國“自循環”,也要防止國內市場淪為國外技術迭代的“試驗場”。

    三、地方布局氫能產業要因地制宜

    在氫能熱中要保持冷思考。一些地方把氫能產業作為重要的新動能培育,紛紛開展全產業鏈布局,缺乏對本地發展氫能產業比較優勢的客觀分析,呈現熱情高漲、競爭加劇之勢。目前,地方逐步出臺制定氫能產業規劃、實施方案及指導意見,提出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等發展目標,正在積極推動本地氫能產業發展。我國資源能源稟賦多樣,對能源的選擇及經濟調控的回旋空間較大,各地區應切實從實際出發,從各自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市場承載能力及地方財力等多方面系統謀劃,理性布局,不能跟風盲從搞政績工程。

    四、以試點示范逐步帶動氫能多元應用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一定程度上存在“過于集中”的問題,各地布局氫能應用場景時,“一窩蜂”扎堆造車,這也是《規劃》有針對性作出部署的一個方面?!兑巹潯窂娬{,要積極發揮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推動地方結合自身基礎條件理性布局氫能產業,實現產業健康有序和集聚發展;未來一段時期,將在供應潛力大、產業基礎實、市場空間足、商業化實踐經驗多的地區穩步開展試點示范;堅持點線結合、以點帶面,積極拓展氫能應用場景,逐步推動氫能在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實現多元應用。

    五、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實現氫能綠色發展并帶動可再生能源規?;瘧?/p>

    據行業機構測算,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我國化石能源消費將大幅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從目前不足16%提升至80%以上,非化石能源發電量需從目前的34%提升至90%左右。由于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成本高,業界不少人力挺化石能源制氫的大規模利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規劃》確定了可再生能源制氫是主要發展方向。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居全球第一,在“綠氫”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隨著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推廣,用電成本有望持續下降,從而進一步降低制氫成本。氫能具有長周期、大規模儲能優勢,能夠帶動我國可再生能源規?;l展,推動氫能、電能、熱能系統融合一體化發展,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支撐。


    楊上明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

    氫能來源豐富、應用廣泛,具有綠色低碳特點,是業界公認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具有積極支撐作用。此次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從國家層面為氫能產業打造頂層設計,明確氫能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提出構建創新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示范應用、完善保障體系等重點任務,為加快推動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注入了新動能。

    一、氫能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出臺正當其時

    氫能被國際社會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氫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持續得到各國青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將氫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搶占產業發展先機和制高點。我國地方政府和企業也在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據行業機構統計,我國多地紛紛制定氫能產業相關規劃、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布局建設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推動燃料電池車輛等氫能多元化應用。在氫能產業萌動之際,《規劃》的出臺符合業界期盼,為氫能科技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將進一步彰顯氫能作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重要載體、搶占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重要抓手、推動工業低碳轉型關鍵介質,對支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意義。

    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氫能將在能源領域釋放潛能

    近年來,氫能在交通用能終端等領域熱度不斷上升,圍繞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加速自主研發,以城市客運、物流等商用車型為先導逐步開展一定規模的示范運行。據有關報道,張家口市以服務綠色低碳冬奧為契機,積極發展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氫能交通系統,取得良好示范效果。同時,氫能作為跨能源網絡協同優化的理想媒介,通過風-光-氫-儲一體化發展,能夠加快構建多能互補應用生態,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上網質量和消納水平,切實推動能源生產體系和消費體系綠色低碳轉型。

    《規劃》提出了系統構建支撐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體系、統籌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加快完善氫能發展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等四項重點任務。在《規劃》有序引導下,氫能正逐步成為儲能、交通用能轉型、工業化石能源替代等重點領域創新應用的有力抓手,將進一步拓展我國氫能發展的空間。

    三、下一步要以《規劃》為指引,科學推動氫能全產業鏈健康有序發展

    氫能產業是面向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充分發揮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能源體系優勢,堅持系統思維、久久為功,力爭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占據主動、贏得先機。

    一是加快構建低碳氫能供應體系。建議從全生命周期視角評估氫能產業發展的經濟與環境效益。近期因地制宜利用工業副產氫,在不額外新增碳排放的前提下,作為培育氫能產業的啟動資源,就近供應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應用。中遠期加快發展規?;L電、光伏、水電等多種低碳能源制氫,提升制氫關鍵技術能力和裝備制造水平,逐步完善分布式制氫管理體制機制,探索靈活的價格機制,將清潔低碳氫能打造成氫源的主要構成,從源頭上保障氫能綠色低碳屬性。

    二是持續提升氫能儲運設施效率。我國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意味著可再生能源制氫資源也多分布于該區域,但氫能應用市場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長距離輸運成本成為影響可再生能源制氫經濟性的問題之一。研究制定安全經濟的氫能儲運管理規定,加速研發低溫液氫、固態儲氫、化學儲氫等新型長距離儲運技術和商業化應用,開展管道輸氫示范,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氫規?;l展能力。

    三是加快釋放氫能多元應用潛力。充分利用已有技術基礎,發揮氫能高品質熱源、高效還原劑、低碳化工原料等多重屬性,推動氫能在交通、冶金、化工等領域替代化石能源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時,加快新型儲能、分布式熱電聯供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積極發揮氫能跨能源網絡協同優化作用,穩步有序推進氫能示范應用,促進能源電力領域深度脫碳,實現全面綠色低碳發展。


    呂建中

    (中國石油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

    近年來,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加快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氫能作為一種低碳、高熱值、來源廣泛的清潔能源已炙手可熱,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政策予以大力支持。我國的氫能產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方興未艾,已進入快速發展的窗口期,制定出臺《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正當其時,將對我國氫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起到關鍵引領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擁有規模較大、基礎較好的“氫氣產業”,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氫氣生產國,氫氣主要作為化工原料氣體,廣泛應用于石油煉制、合成氨、甲醇等傳統產業,因其易燃易爆的物理化學特性,讓人們更多關注其危險化學品屬性,而對其能源屬性認知不足。從“氫氣”到“氫能”,《規劃》首次將氫定義為一種綠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明確氫是能源轉型的重要載體,這是具有革命意義的里程碑,需要配套與能源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和技術創新體系。按照《規劃》,可再生能源制氫是主要發展方向,以電解水制氫為基礎的氫電互變技術,為可再生能源儲能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這也是實現可再生能源規?;_發利用的重要技術路線,將成為氫能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一、堅持創新引領、自立自強,以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攻關為抓手,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構建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格局

    氫能是一種技術密集型的能源,有著極高的技術要求。近年來,我國在氫能技術方面雖然取得了顯著進步,但與美國、歐盟、日本及韓國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在氫能制備、儲存、運輸、加注以及終端利用等產業鏈主要環節都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尚未突破技術壁壘,氫能制備儲運成本過高等問題,嚴重困擾氫能產業發展。因此,提高氫能產業發展質量,絕不能靠盲目上項目,更不能搞低水平重復投資,而要把技術創新放在首位,集中突破核心技術,增強全產業技術裝備自主可控能力,制定完善行業基礎標準,增強氫能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性。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更加協同高效的氫能創新體系,以需求為導向,帶動產品創新、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恩格斯曾提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10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氫能產業鏈長、利用領域廣,涉及技術包羅萬象。在當前氫能產業投資布局熱情高漲、技術路線選擇“百花齊放”的情況下,需要圍繞高質量發展需求,準確把握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方向,采用“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鼓勵探索多種技術路線,保證氫能產業的技術積淀。從基礎研究、應用技術開發、創新產品示范等多維度部署重點科技創新項目,根據技術開發進展、可靠性、安全性及經濟性,統籌不同技術發展路線,聚焦短板弱項,加強應用基礎研究,超前部署顛覆性技術研發,明確技術推廣及示范重點,形成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研發布局和協同高效的創新體系。

    三、深化政產學研用融合創新,打造氫能產業創新支撐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

    目前看,“氫能開發利用技術仍處于研發與示范階段、氫能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是我國氫能產業的客觀寫實,亟需發揮好政府在優化整合創新資源方面的作用,引導創新要素向氫能產業聚集,加大共性技術能力供給;明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龍頭企業的主導作用,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面向市場需求開展氫能原創技術、共性技術、應用技術聯合攻關;支持優勢企業組建技術聯盟、產業聯盟,吸引更多中小企業參與氫能產業創新發展;在氫能產業的制-儲-運-用各環節,合理布局氫能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以及裝備制造中心等多層次創新平臺,為《規劃》提出的氫能產業發展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積極參與全球氫能技術和產業創新合作

    全球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各國普遍對氫能寄予厚望。由于受制于技術裝備、應用場景及資源問題,多數國家都在尋求氫能發展的國際合作。近年來,有不少國家和組織宣布了若干雙邊和多邊合作協議和倡議,比如清潔能源部長級氫能倡議、氫能創新使命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全球氫能伙伴關系等,對推動全球氫能產業發展和市場培育起到積極的作用。按照《規劃》,我國的氫能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也要堅持對外開放、國際合作,通過對接國際氫能協會等國際組織、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和論壇活動、參與氫能共性關鍵技術聯合研發和產業應用等,有效融入全球氫能產業鏈和創新鏈。同時,采取“請進來”“派出去”等方式,加強氫能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大學加快氫能專業學科建設,培養一批高層次、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及各類技能型人才,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文章來源:氫云鏈  發改委  

    政策原文鏈接: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2203/t20220323_1320038.html?code=&state=123




    99re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